曾經,他是地段護士口中「最好把她抓去關起來、永遠不要出來」的人
曾經,醫師到家中訪視,濫發權威對他說「我隨時都可以叫人把你抓去住院」,隨後揚長而去
曾經,住院期間,醫院準備替他安排復健病房或慢性療養院
曾經,媽媽想要替他安排終身住進康復之家,而自己默默住進養老院
這樣一個案主,發病十多年,工作斷斷續續,
症狀讓人頭痛擔心,案主卻又對醫療十分抗拒。
在發病期間,家人還曾抱著一些期待,期待案主外出工作或參加活動,
但身邊的專業人員卻好像先失去了希望的視角。
在一次衝突中,案主被送去強制住院了,
從急性病房出院後,
家中一向的支柱因老邁且過度操勞,健康狀況堪慮,處理事情的能耐也因此大打折扣,
向來被照顧、依賴的案主,竟然默默也轉接了照顧者的角色,和處理事情的肩膀。
能夠處理換屋的過程,對於合約、賣屋、買屋的細節一一學習和瞭解,以及做出好的判斷,
能夠從原先只關心自己的視角,開始放到周圍的人事,
替案母張羅生活、提醒案母吃藥、關心案母的精神和睡眠、甚至在案母洗澡時替案母準備好貼身衣物,
案母說,這是女兒一輩子對他最好的一段時期!
最讓我感動的是,案主對新屋的選擇,一切是出自於考量案母的年紀和需求。
在換屋的變動期,案母仍常常責罵案主,
然而從案主的談吐中,我很肯定案主對現在情勢的蒐集能力和判斷力,以及落實部份的打點和安排。
案主也頻頻對於我的認同感到高興,
很高興的向案母說「看吧!他也說我說的有道理」,
最後笑著跟我說「我將來說不定可以往房仲業發展」,我也笑著鼓勵他,趁著現在的過程多學習。
我記得,麗純老師說,要讓案主看到自己的成功經驗,而產生有能感。
誰說他一定要住到慢性療養院、誰說他的下半輩子只能住康復之家?
幸好當時醫療過程中有產生一些「烏龍」,讓案主離開醫院,
而得以開展現在的可能性!
案主能有這麼大的進步,我想最重要的元素是藥物的幫助,以及案主自己的彈性和能耐。
我也知道,
從接案初期,案主是區內的頭痛人物之一、
到其他專業的共同進入、
到住院期間,與醫療單位的緊密合作、
到出院後生活即將面臨大變動的不定期,
我都不離不棄的陪伴。
也從初期密集跟案母建立起信任關係、在後期成功取得案主的信任,
讓我現在進入家庭工作時,能夠有一定的位置,發揮協調的一定影響力。
每一個精障者都是有他的可能性的!可能性奠基於發病的年齡、原因,和發病了多久。
我期勉自己身為一個社工,能夠秉持這樣的信念,詳盡評估每一個案主的可能性,然後陪同案主一起看到可能性,一起往那道光前進。
- Oct 20 Wed 2010 18:29
可能性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