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SE(A Rational Intervention Sequence of Engagement)服務是在1990年代初期興起的,是針對substance abuse所設計的服務,基本信念在於substance abuse的情況並非Addicted Individuals(AIs)個人的問題,而是全家人,甚至包含重要他人的網絡整體的問題。這個方法是在動員家庭成員給予AI接受處遇或是自助的動機。
動員家人的原因有二:一是根據研究發現loss常是引發addiction的重要事件,而loss可能是在家庭生命週期所出現的,因此是全家人的事。二是透過全體家庭成員的面對,可以有更多的管道給予AI提醒和幫助,並且形成一個更穩固的力量。支撐整個服務的重要信念是相信家人的能力和復元力。
在ARISE服務中有三個level,Level I是first call,是由AI身邊關心他的人(concerned other--CO)透過電話或面對面的方式求助,CO則成為了連結他人的重要角色,也是 Interventionst和家人網絡之間的橋樑。在Level I中,Interventionist幫助CO建立希望、發展網絡,以及發展復元信息(recovery message),同時也在這過程中,了解CO所陳述的問題,以及了解AI的家系圖,試圖找出一些模式(pattern)或可能的失落(loss)。在第一次會談(first meeting)後,Level I即結束,而第一次會談AI參加或不參加均可,在第一次會談中,Interventionist引導AI先聆聽家人的心情,以及想對AI說的話,會引導以非指責的方式陳述。
Level II大概有一到五次的sessions,由整個家庭網絡一起參與,不論AI是否出席。目標放在動員所有人一起討論處遇的進行。討論也會關注AI對處遇的抗拒和反應。
Level III大概只有不到2%的家庭需要,在這階段如果AI持續拒絕接受處遇,家庭網絡以一種愛和支持的方式,為AI設定嚴格的限制和後果。
Question:
1. 在此服務中,家人也要持續有足夠的動機和信心,因為家人是active role,要如何催化家人也是一個問題。
2假設之一有 AI本身並不是問題,而是整個家人面臨到loss,但之後的關注點似乎又都回歸到AI本身,目標在他能夠接受治療。那全部家人一起面對的loss要如何處理呢?
3. 在role play的過程中,家人多能同理AI, 不知是否是專業人員的扮演,才能有同理的能力及平順的過程,實際過程上如果家人多是以指責,或是在過程中暴露了家庭溝通模式或做決定的問題,interventionist要針對這部份處理嗎?
4. 在 ARISE的模型中,CO是重要LINK的一個起始點,但在CO與家族的網絡中,如果CO 是個位階較低,影響力較弱的人,他能夠連結起多少人的參與和意願?
5. 在meeting的過程中,根本上似乎是intervetionist帶領著meeting的進行,例如先請AI不說話,聽聽其他人的聲音,或是請大家一個一個以非指責的方式說出想對AI說的話,以及請大家一起討論出一個AI要怎麼進行治療的時間架構。這樣的過程和做決定的方式,似乎是一個「理想的」模型,和很多家人平常溝通和做決定的方式不同,例如有些家庭習慣是爸爸做決定,其他人可能也因此習慣在決策中沒有了自己的聲音。這可以作為一個教育的方式,但是否也有可能因為太「外來」,非家庭本有的一個過程和力量,而無法同時empower家庭,讓他們真的變成自己能夠長出的一個力量,讓他們在回到平日的生活環境中也能自發產生力量?
- Jul 16 Mon 2007 22:23
ARISE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